视窗
loading...

健康科普堂 | 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可笑的谜样行为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2日

  新冠肺炎肆虐以来,国内出现的抗疫秘方和谣言层出不穷,“鼻孔滴香油,抽烟不得新冠肺炎,喝酒能杀灭新冠病毒,喝茶能预防新冠,闻洋葱、吃香蕉、草莓能防病毒,到药房疯抢双黄连",直到官方辟谣才消停。
  最近,因为疫情世界流行,世界各国人民也出现了用谜一样的方式,与新冠病毒斗智斗勇。当然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的谣言、偏方,甚至无事生非、别有用心者都会存在,尤其突发重大事件时更是满天飞。SARS时众人抢购储存碘盐预防非典大家也应该记得,这期间需要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健康科普堂邀请沈阳市安宁医院六疗区主任、教授刘焕军为大家解答。
  前几天,由于确诊病例的出现,澳洲爆发了一场“厕纸危机”。澳洲人之所以对厕纸如此疯狂,是因为这样一则消息:厕纸的制造原料与口罩相同,由于口罩短缺,所有原料都会被投入口罩生产,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没有厕纸了。
  澳洲人囤着厕纸,日本人则也默默地经历了一场“花岗岩”热潮。许多网站表示,在洗澡时使用花岗岩可以有效杀菌,防止感染新冠肺炎。一时间,所有花岗岩被一抢而空、价格暴涨,就连“二手款”的价格都高至了300元人民币上。
  还有俄罗斯人民,据报道,近日有2万多人聚集在一起吃野韭菜。当地村民称,野韭菜具有丰富的营养,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新冠病毒的侵袭。
  更有奇葩的,据报道,印度一个组织3月14日在德里举办了一场喝牛尿来对抗新冠病毒的聚会。
  这场聚会中约200名民众喝下牛尿,许多印度人认为牛是神圣的动物,牛尿可以用作药物甚至可能治愈癌症。即使印度专家强调没有证据表明牛尿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如何解释这谜一样的行为呢?这涉及到复杂的个体和群体性心理学现象。
  人在突发事件(灾难)发生时主要体现以下5个基本需求:
  安全感: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和威胁;
  控制感: 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掌控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信任感:他人是否信任可靠、自己能力和信心;
  自尊:自我价值的保证;
  关系:支持和关系网络强大。
  每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所带来的压力 ,会让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出现变化,而这些反应导致了一些烦躁、紧张、恐惧的情绪,会引发认知闭合,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冲动和行为;特别是群体性未知的重大危机出现时,人的判断是急切的、混乱的、盲从的,疫情中无安全感、无力感、不能掌控感,容易出现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保命要紧的暗示和影响,听谣从众,即使有违常识的事情,如鼻孔滴香油防病毒、抽烟不得新冠肺炎、喝酒能杀灭新冠病毒、喝茶能预防新冠等等,都是心理学上个体和群体心理事件的表现。
  当然还和彼时彼刻当地的风俗文化、信仰、个体受教育程度、科学素养等因素有关。
  疫情发生,到底何时能够结束?出于对疫情的恐慌紧张,担心某些物资紧张,如卫生纸,特别是一些与疫情相关,需要进口物资的某些地区,出于安全和自我控制的心理需求,抢购和囤积也就有了合理化解释,当然这里存在一些囤积图谋从中渔利的就另当别论了。
  就拿作为防止呼吸道病毒传播有效措施的戴口罩一事,西方一些国家的一些人们对此反对和不接受,这是源于他们既往的习俗和认知,认为只有病人才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健康者戴口罩反倒不接受,受谴责;和我们东方人的理解不同,我们是既要保护自己,也是防止传染他人。
  正因为新冠疫情也在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认知理念,正在逐渐被接受和认可。
  不得不说,心理活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出现如此荒唐甚至可笑的谜样行为呢?
  首先,作为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公布事实真相,让大众有知情权,这样可以避免恐慌和谣传的出现。
  其次,及时辟谣、止谣,及早对事件评估和谋划,适时危机干预,缓解焦虑、减少恐惧。同时做好科学宣传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科学素养。以及积极作为,增加大众的安全感,增强控制感,强化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国民也应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最后,就是尽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目前来看,我国抗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的重点工作也是复工复产,严防外部输入病例。同时,量力而为地帮助其他国家,毕竟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也相信各种反常识现象,非理性行为会越来越少。

上一篇:只有1/5的人掌握这些健康知识,有你吗?

下一篇:健康科普堂 | 疫情期间慢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