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调兵山市大明镇沙后所村新益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地里,社员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水稻育苗。一台红色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前,几名社员各把各的工序,动作熟练,只见一个个空秧盘从机器一端进去,经过基土底膜层、播种层、顶膜覆盖层共同“发力”,完成上土、装盘,从另一端出来后就变成了播完种的秧盘。
接着,等候在一旁的社员将播完种的秧盘用推车推到整理好的地块,整齐摆放在苗床里,然后覆盖薄膜。再经过35天至45天的育苗期,就培育出符合插秧机要求的秧苗了。
眼下正是水稻育苗的最佳时期,新益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40多农户种的都是优质水稻田,热火朝天的育苗场景随处可见。“过去,水稻育苗都由人工完成,一个劳动力每天最多能装400到500盘。现在用育苗机,采取流水线生产,一台机器一天可育苗4000至5000盘,效率提高了10倍,比起人工育苗,省时省力省成本!”合作社负责人王海指着育秧播种机旁“待命”的秧盘说。
据悉,沙后所村有新开河和王河两条河流经过,加之还有多处天然池塘,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多年来,这里生产的水稻以品质优良闻名。村党总支书记吴彩云告诉记者,“机器育苗只是水稻生产线的一个环节。今年,村里除了倡导支持水稻合作社普及使用机器育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外,还帮助合作社联系到了成本低产量高的优质水稻专用复合肥,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每亩预计可增产200斤。粗略算一下,我们村3000多亩稻田就能增加收入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