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统计局.xlsx 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一)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的责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统计制度、统计标准标,建立完善新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制定统计政策、规划,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加强统计系统,诚信体系建设。
(二)建立健全全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全市投入产出调查制度,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监督、管理和指导全市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检查评估全市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
(三)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计划,组织实施全市人口、经济、农业等国情国力普查和重大专项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情国力、省情省力、市情市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四)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各业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地质勘查、旅游、交通运输、邮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全市性基本统计数据。
(五)组织实施能源、投资、消费、科技、人口、劳动力、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环境基本状况、新经济情况等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资源、房屋、对外贸易、对外经济等全市性基本统计数据,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市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资源环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监测和统计监督,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六)负责监督检查统计制度、统计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和评估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和协调全市基层统计业务基础建设。
(七)指导全市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协助上级统计部门做好全市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工作。
(八)建立并管理全市统计数据库系统,制定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统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及管理制度,负责全市统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及信息安全,指导大数据在全市统计工作中的运用。负责统计经费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九)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职能转变。
2.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调兵山市统计局为行政单位。
3.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统计局在编7人,其中:机关行政编制6人,局长职数1名,副局长职数2名,科员名3名,五年内退休混岗人员1名。与2021年人数相比,无变化。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年共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8次,集中学习28次,党员同志讲党课3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1次,开展专题研讨5次。
二、加强政治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守政治机关定位,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统计工作全过程,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
三、党组织建设和组织制度落实情况,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
强化党支部建设。科学设置基层组织构置和人员配备,安排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突出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晨光小区核酸检测点位,积极配合医护为居民进行信息登记,维持秩序,为社区解决核酸检测点用电问题,高效助力全市核酸检测工作,干部职工参加交通服务站执勤400人次。此外,派出2名同志参加疫情防控突击队,深入到晓南张庄、宏大社区等抗疫一线执行入户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消杀工作等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各项统计业务之中,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实现学习教育与履职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统计工作开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解决企业入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经济发展的短板,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研判,提出有实效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及全市重点工作,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情况
一是有序开展各项常规工作。按时完成各项报表的审核。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加大对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等重点领域的预警监测,完善了各行业数据的收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完成了相关专业统计季报和统计月报。二是顺利实施城乡一体化调查。确定了住户轮换样本名单,完成了10个调查小区的换户工作。三是不断加强名录库维护管理。加强与职能部门对接,深入企业指导服务,安全高效对名录库更新维护。四是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对各涉及单位、企业统计台账不完善、迟报、漏报、错报等行为进行检查与纠正,完成了全年“双随机”执法工作。五是认真做好统计服务和信息宣传。全局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分析,进一步强化统计分析和预警预测,全年共编印《统计专报》11期。七是开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对2017年以来进库项目160个、退库项目145个入库真实性和退库真实性自查,均符合进退库标准,不存在虚假报送进退库问题。八是“普法”宣传“护航二十大”。开展“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围绕“数说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开展了网络媒体宣传及主题宣传活动。
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
始终坚持把从严治党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认识、去把握、去谋划,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围绕改进服务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等内容,抓好机关干部警示教育,全年开展警示教育活动4次,重要节假日前廉政提醒谈话44人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完善“四个机制、一个预案”。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会议,组织学习意识形态专题讲座,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防范体系,规范单位微信工作群,引导机关干部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2022年未出现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和事件。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坚持把文明机关创建纳入党组日常工作之中,细化和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人人创建、人人共享文明成果的良好氛围,2022年成功创建铁岭市文明机关。
二、业务工作
(一)做好常规性统计工作。扎实做好农业、工业和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贸易业、人口和科技、劳动工资、两项收入调查、劳动力调查等定期常规统计工作,完成报表的同时关注企业的成长。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企业搞好统计基础工作。农业、工业、贸易、服务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等专业人员深入企业,指导企业设立统计台账,安装联网直报系统,并指导其录入工作,更加夯实了统计基础工作。
(三)认真搞好各项专项调查。按照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的统一要求部署,开展了诸多专项调查工作,如限额以下商业抽样调查、限额以下服务业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劳动力调查、畜牧业调查、城乡住户调查等等。
(四)加强成果开发,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一是完成2020年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的资料收集和编撰工作;二是强化了数据分析工作,每月报为市领导提供一篇统计分析,加强对全市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三是报送调兵山市统计月报8期;四是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
(五)做好“一套表”单位的入、退库工作
年底之前,联合各部门排查出符合“四上”标准的单位,按时间节点安排入库,并对已经不符合标准的原“四上”单位及时退出一套表。
(六)加强执法,深化认识。深化统计执法“双随机”抽查机制,实现专业覆盖,始终保持对统计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以强有力的统计执法维护统计调查权威。一是对全市11家规上企业进行统计的执法检查,主要检查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依法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管理制度情况、依法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监督等情况。对查出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后果督促进行限期整改。二是加强统计普法宣传。结合七人普工作、基层调研、业务培训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报表制度培训辅导、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的责任意识、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包括单位收入、支出年初预算安排情况,与上年对比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
2021年预算收入安排2,327,703.48元,支出2,327,703.48元。2022年预算收入安排1,439,679.33元,支出1,439,679.33元。减少变动原因:财政缩减开销,没有大型普查任务。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当年收入支出预算执行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
2021年预算收入执行安排2,327,703.48元,支出2,327,703.48元。2022年预算收入执行安排1,439,679.33元,支出1,439,679.33元。减少变动原因:财政缩减开销,没有大型普查任务。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预、决算差异情况,可分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分单位、分收入支出具体项目逐项对比。
科目 |
元 |
支出 |
人员经费 |
公用经费 |
项目支出 |
2022年 |
预算 |
2,327,703.48元 |
696,217.00 |
1,110,565.68 |
520,920.00 |
2022年 |
决算 |
1,439,679.33 |
822,625.63 |
247,448.87 |
369,604.83 |
(2)差异原因分析。差异较大的应分析到具体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和具体单位。
统计局因2022年没有大型普查工作并且严格按照财政执行缩减支出,所公用经费变化较大。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2022年决算收入143.97万元,决算支出143.97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1.6万元,占总支出的56%;商品服务支出59.95万元,占总支出的40%;家庭和个人补助0.67万元,占总支出的0.004%。项目支出36.96万元,占总支出的25%。
(2)收入支出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
2022年收入比上年度减少88.8万元,支出比上年度减少88.8万元,统计局因2022年没有大型普查工作并且严格按照财政执行缩减支出,所公用经费变化较大。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三公”经费总额3万元,其中公务用车维修维护费3万元,对比年初预算数减少0万元、对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万元。原因:业务增加,公车老化,需要维修。
(2)会议费支出情况:
2022年会议费支出2.74万元,对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74万元。原因:城乡一体化换户,需要业务培训。
(3)培训费支出情况:无
(4)其他对单位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无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无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根据报表项目分析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情况,支出要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析具体构成及特点。
2022年统计局决算收入143.97万元,决算支出143.97万元。基本支出107.0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1.6万元,商品服务支出58.95万元,家庭和个人补助0.67万元)。项目支出36.96万元。
5.非财政拨款收入分析。
根据报表项目分析非财政拨款收入情况,按照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分析具体构成和特点。无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根据报表项目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析年末结转结余总体情况。无
(四)与预算支出相关的其他指标分析。
2022年资产增加2.75万元,主要用于会议室办公桌椅。增加无形资产0.15万元,用于购买工资软件。
(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无
(六)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无
三、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填报、上报。
(二)本单位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公开。
(三)对部门决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对部门决算报表修订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表样、指标设置、软件、审核公式、模板和编审问答等,请列出并说明修改意见。无
2.对部门决算其他管理工作的建议。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此外,行业事业单位还可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和分析需要增加相关分析指标,如:
1.财政拨款依存度, 衡量部门(单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
财政拨款依存度=财政拨款收入÷收入总额×100%